中国健身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9-04-18 15:47:11 点击浏览:

中国健身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产业结构和规模初现雏形。进入WTO后,境外品牌和资本的流入加剧了产业内部的竞争,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健身业的资源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但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怎样培育和维护现有的健身市场,怎样促进健身企业的营销与管理水平,怎样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关系到每个健身企业的利益和共同的未来。

  回顾中国健身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健身产业由国外传入至今已经走过20年的历程。改革开放后,随着好莱坞明星简·文达的有氧健身操在中国的流行,中国健身市场开始孕育,健身产业进入萌芽阶段。上世纪90年代央视马华的“健美五分钟”在大江南北热播,掀起一股健身热潮,人们向往健康和美丽的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健身消费市场形成,积压类商业健身俱乐部孕育而生。其中,马华以健康的形象使得马华健身俱乐部成为北京乃至中国健身行业的一面旗帜,也正是在此时连锁经营的扩张模式被马华引入中国。健身产业的投资者也由原来的体育行业内的人士扩展到拥有资金、器材的各类投资者,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丰厚的利润使国内健身器材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

  进入新千年后,世界健身巨头进入中国健身市场,他们的参与进一步加剧健身产业的竞争,同时也加快了中国健身企业在数量、质量和规模上的提升,优胜劣汰使资源配置逐渐优化。就健身俱乐部来看,主要表现在:

  一、俱乐部的营业面积由原来几百平米发展到现在几千平米的规模式经营;

  二、单店、局部地区的发展模式变为全国乃至全球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

  三、俱乐部由原来的单一的酒店健身中心延伸到商业健身俱乐部、社区健身会所的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俱乐部的经营管理者由原来的教练转变为职业经理人;

  五、俱乐部器械,设施和项目档次和水准大幅度提升,培训体系和管理系统也更为系统全面。

  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国内健身俱乐部利用他们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和多年的待业经验开始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健身器材、服装鞋帽、营养补剂、俱乐部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的发展,中国的健身产业门类和结构初步成形,从产业主体来看主要包括:1、各类商业健身俱乐部及会所;2、健身器材生产及其经销商;3、健身服装、鞋帽、配件生产以及其经销商;4、健身运动营养补剂生产及其经销商;5、教练员培训系统商;6、健身管理软件及系统商;7、相关健身投资管理公司。

  而各级国家体育管理系统是健身行业规范标准的制定者,他们掌握着制定健身产品的标准、健身俱乐部的认证、健身教练培训及评定。因此他们的角色在健身产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身产业的客体则是以上健身服务和用品的消费者。

  不得不承认,不管是从健身产业的主体还是客体来看,中国的健身产业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作为产业主体的健身企业在服务与品牌、营销与管理、人员素质、经验和水平上与健身业发达的国家的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外围环境方面在融资渠道、财税及政策上的问题也同样制约着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作为健身产业客体的健身消费市场尽管孕育着巨大的商业利润,但前期的市场培育和观的灌输也包含着巨大的成本。这是每一个国内健身企业都无法回避的艰难过程。同时,随着WTO的到来,国外健身大鳄带着他们的资本和行业经验也加入了国内健身市场的行列,国内健身市场的“圈地运动”拉开了阵势,激烈的行业竞争一方面对市场的培育和健身产业的资源优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残酷的竞争也使底蕴和内力有限的一些本土健身企业做出有损于健身产业长远发展的行为,价格战、欺骗性宣传对于处在企业初级阶段的健身企业和启蒙阶段的消费市场来说都是致命的。健身俱乐部竞争的混乱和无序直接就导致了围绕健身俱乐部生存的器材商、服装、补给、管理以及培训的混乱和无序。这是整个产业链的威胁是业内人士所不容忽视的。

上一篇:品牌战略——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之路 下一篇:购买运动器材需谨慎 不合适反而会“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