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状况
发布时间:2019-11-22 11:56:45 点击浏览:

摘要:

在古代中国,以哲学家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鼓励人们进行身体运动,让人们认识到,身体静止会导致疾病,而通常的身体锻炼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如何能够保持身体处于好的运行状态,武术适应了这一需求并得到了发展,因为在武术中包含了很多的站立和移动,其特点中就包含步法要求和对动物之间争斗动作的模仿。中国古代除了武术之外,其他形式的身体运动包括射箭、羽毛球、舞蹈、击剑和摔跤也一直存在并得到广泛的传播。

        由于根本的指导思想体系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都是全面发展的并且能够兼顾身心的运动方式;与此不同的是,现代西方发展起来的健身器材则注重微观环境和对具体的肢体发展。由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影响,人类文明的共享和交流势不可挡并且对不同文明的接受更加开放和深入。健身器材就是这种外来文明之一。
 
1. 健身概念进入阶段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80年代以前基本是处于“零”发展状态,没有健身器材生产,也没有健身器材市场和用户。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文化和产品大量涌向中国,中国开始出现了行业的萌芽。上海体育用品厂开始生产“力士牌”杠铃等产品,成为中国健身器材制造业的第一批企业,并赞助了1983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力士杯”全国男子健美邀请赛。

      在20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健身器材开始进入台湾市场,包括SportSart,True,Johnson,MagTonic,Pluse……,其中的许多厂商因为为美国及英国厂商进行合作生产配件,随后发展为自创品牌或贴牌生产。

      在90年代以前,国内的健身器材主要是杠铃、哑铃之类的产品,在学校、健美俱乐部使用,由体育用品工厂兼顾生产;体育锻炼也主要以对器材要求比较低的球类运动、体操(单双杠、吊环等)及田径(跑步)等方式进行,或者采用传统的运动项目。
 
     1987年香港区启棠先生在广州开设“悦威健身中心”,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健美训练馆。该中心引进了百台先进的健美和健身器械,包括多功能和单功能的健身器以及跑步机、划船机、按摩机和蒸汽浴等,这一举措促进了中国健美界训练工作的革新,结束了只靠杠铃、哑铃等传统器械的时代,同时向中国展示了新的健身器材模式。在接下来的90年代初美国的健身器材进入大陆市场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同时新的健身概念也不断的传入中国。
 
2 .快速起步阶段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中,吸引外资和出口创汇在促进国经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吸引外资、鼓励出口创汇的政策指引下,90年代出现了健身器材行业的新兴力量。

      从美国或者其他地区进入到中国大陆的设备,初期都由香港的健身器材代理商(经销商)中转,销售到高级酒店,或者少数酒店直接到香港去采购,其他地方很少有这些高档的产品。由于市场上很难看到相关产品,基本没有行业竞争,采购价格非常高。香港的代理商开始在大陆广州、北京等主要城市设分支机构,启康和工商国际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公司,他们代理了Precor、Cybex、Startrac、Tuffstuf等品牌的产品。进口健身器材昂贵的价格和供不应求的局面,吸引了一些人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

      大陆也开始有了专门从事代理的贸易公司(好家庭、信华等),刚开始代理的产品还不属于那些美国的大品牌,只是台湾的一些OEM工厂不知名的自主品牌(信华牌、速跑乐、时保雅等),由于在这卖方市场上,产品非常畅销,借助国际上流行的骑马健身器等传入中国的市场机会,这些贸易公司在90年代中期和后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最初的工厂属于作坊式,从力量训练器材起步,简单模仿国外的产品进行生产,产品也非常粗糙,销售到很少的家庭和健身俱乐部。万年青,奥锐特,英吉多等就是从力量训练器材开始进入健身器材的制造行列。这也是中国健身器材工业的起步。类似于台湾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方式,为国外品牌贴牌生产后来以自主品牌出口到不发达国家是初期解决缺乏技术力量、国内市场不成熟的等问题比较好的办法。而在跑步机等有氧运动器材制造上,我国企业开始比较晚,直到 90 年代末英派斯,万年青等开始着手生产家用有氧运动器材,出现了汇祥、汇康等专门生产有氧器材的品牌,健身器材行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新面孔。

      区域优势促进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水平落后,国内对于健身器材和健身的需求还只限于很少一部分高收入人群。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在中国大陆开设工厂的外资企业和国内的企业都将主要的方向放在国际市场,为国外品牌代工生产是主要的业务,甚至有些工厂是纯粹的国外品牌的生产基地,生产的所有产品供应到中国以外的市场(如国威)。后来,一些国内厂家逐渐推出自主品牌,虽然也开始向国内市场投放,国际市场还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这些都得益于中国特定时期的特定情况,具备人力、土地、环境、原材料等各方面的成本优势。到目前为止,这种优势仍然在促进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

      电子控制系统和部件的性能质量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人体工程学方面的技术更是远远不及世界水平。技术上的差距与人才资源息息相关,国内相关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而健身器材行业目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导致优秀的人才留不住又引不进来的局面。
 
      同时,国内健身器材企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急功近利的心态常见,多数不愿意在技术研发和培养人才方面投入太多资源,后续的人才、技术的断档在所难免。对国外产品模仿和抄袭的行为,国外企业不会坐视不管,在条件(法律、市场)成熟的情况下,中国有这类行为的企业将面临异常困难的情况,知识产权日益成为是限制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起步,与欧美国家相差百余年。80年代行业从零开始,90年代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涌现,国外的一切产品和概念都是中国的新事物,中国的健身器材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是难免的,国外企业在此期间对中国市场的占领也就很自然。

      中国健 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 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 

上一篇:冬季跑步需注意事项 下一篇:室外智能健身器材带来新体验